位于嘉陵区工业集中区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是我市丝绸行业的一大亮点。“依格尔”打造的丝绸博物馆,将南充丝绸文化及历史,通过展馆的形式向游人展出。同时,也将自己的优质产品,以直销的方式向游人推介。此举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助推产品销售市场的深刻变化:国外市场30%、国内市场70%。专业名企工业旅游20多年前从海南省迁建南充的“依格尔”,一时成为南充丝绸业界的新闻。因为,当年正值丝绸行业开始出现走下坡路苗头之际。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做出鸡蛋碰石头之举呢?20多年过去,回想当年一幕,“依格尔”董事长张和才认为,传统的丝绸在新时期依旧有市场,关键在于产品质量和价位,以及如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名企工业旅游机构“一年时间接待游客数和销售收入都比较理想。”“依格尔”总经理汪明树认为,此平台带来的潜在效益,已开始逐步显现。“借助丝绸产业平台,我市工业旅游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市茧丝办主任李伟说,一天时间两千余游人游览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让人看到丝绸工业旅游的希望。
企业本身有品牌,有知名度。企业整个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要么高科技类产品(如卫星发射基地、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要么是公众所关心的,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化产品(啤酒、汽车等),能满足游客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而对于介于二者中间的生产企业则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企业开展工业旅游与产品生产不发生冲突,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不大或者开展工业旅游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打造品牌、进行宣传、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收益。专业名企工业旅游企业出于对商业机密方面的考虑。企业对于游客安全方面的考虑等等。工业游的发展方向,橱柜行业的工业游活动还只是作为营销活动的一种,处于店家花钱买单,邀请客户参观的阶段,随着橱柜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希望能够发展到工业游的更高阶段,加入城市工业旅游路线,成为橱柜企业创收的一个新途径。名企工业旅游机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挖掘企业优势并将之发挥到极致,这是所有营销活动的基本思想。对于工业基础较好的企业,很容易借此上位,是为橱柜企业营销活动的又一新方法、新途径。
工业旅游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比较兴盛。但在国内,工业旅游仍相对冷门。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5年全国工业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3亿人次,工业旅游收入达100亿元。同期旅游总人次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13万亿元,相比较而言,工业旅游在其中占比分别不足4%,可见中国工业旅游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专业名企工业旅游为了发掘中国国内工业旅游的发展潜力,在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上,包括蓝裕文化合作企业张裕在内的45家来自全国重点工业城市旅发委、旅游局,大型工业企业,景区和相关机构联合发起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体(联合体)。惠州名企工业旅游联合体定位为全国性、综合性、非营利的旅游联合组织,试图成为工业旅游发展专门平台,促进中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从企业宣传过渡到创意体验,事实上,张裕集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工业旅游计划,推出了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并持续兴建了八大酒庄、一个博物馆和一个葡萄酒城。游客可通过专门参观通道,了解整个生产线,了解葡萄酒是怎么生产的,体验葡萄酒,DIY自己的产品,参观酒文化博物馆,系统了解张裕葡萄酒及葡萄酒的历史文化。张裕的每个项目都非常成功,单个项目年接待游客达到20万,收入在6000万左右。
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最初是以汽车行业最后逐步深化为工业旅游,中国工业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更重视工业旅游经济效益的增长点,即工业旅游购物,旅游规划专家分析,工业旅游规划项目因具有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具备现场感、动态感、体验感等独特魅力而深受游客青睐。专业名企工业旅游国外很多工业旅游规划的景点,都因为其独特的个性和具有文化、艺术气息的设计风格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在法国,不仅酿酒、香水、服装业等普通生产企业对游人开放,就连汽车、飞机和火箭制造业每年也要接待几十万的游客。德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大国,他们对有代表性的工业遗迹进行保护,并加以利用作为工业博物馆、展览和演出的场所。名企工业旅游机构鲁尔区是德国传统的煤铁工业基地,在心脏地带的埃森,过去的厂房、矿区被打扮和改成了音乐厅、体育馆、博物馆,随之相配套的餐饮、住宿、交通、娱乐业蓬勃兴起,人们在参观奔驰汽车公司总装线时,可以穿上工作服,拧上几颗螺丝钉,到工人的食堂里吃顿午饭,体验“奔驰人”的生活,最后购买些印有奔驰商标的钥匙圈、丝巾、手表等纪念品,或者把车买走。这些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工业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并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