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自2007年6月落成,开创了一个集酿酒、旅游、休闲以及葡萄酒知识培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酒庄,酒庄原生态地再现了欧洲葡萄酒文化,让消费者不出国门便能体验法国古朴的酒庄式生活,释放都市生存压力,提升生活品质。专业走进名企除了传统的工业旅游参观项目,爱斐堡融入了博物馆、休闲度假、影视娱乐、婚纱摄影、专业知识培训等,为工业旅游开展的横向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可以借鉴给许多享誉国际的大品牌,走进名企机构例如贵州茅台、承德露露等,完全可以操作类似的活动,将自身的企业和整个区域的旅游品牌牢牢捆绑、深度融合。
大众:高科技+品牌模式,工业4.0的风靡,汽车制造业巨头的光环,使大众汽车成为开展工业旅游的标杆。企业博物馆+工厂参观的模式,无疑是一种新的创新。通常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都是国家公益性的,收藏的是有考古价值的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而当时企业建造博物馆是比较少见的,最多只是个展厅。专业走进名企大众汽车博物馆是德国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之一,馆内展出了大众汽车的很多经典车型,还陈列了很多汽车界的重要历史文献,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观光景点。大众汽车投资1.8662亿欧元建立了这座占地总面积为8.3公顷的透明工厂。长140米、高20米的玻璃建筑是透明工厂的生产区,外观光彩夺目、棱角分明,和城市植物园相距仅数百米,与市容和植物园和谐地融为一体。 透明工厂共有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地上部分分为三层,装配的顺序从上至下,第三层是对车辆基本配件的安装,包括线路、车身密封条等;第二层是对车辆的仪表台、动力系统、前后保险杠的装配;第一层是对车辆内部配件的装配和最后的检测;共形成了三大生产循环和一个检测循环。地下部分为物流及进场预加工的。走进名企机构大众是制造业中具有巨大借鉴意义的工业旅游。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性的制造业强国,许多家电、电脑、手机生产企业的产品行销各大洲,每一家企业都可以通过开发工业旅游项目的方式来实现多面创收,同时也能向广大游客用更巧妙的方式宣传自身的企业品牌,何乐而不为?
798厂区的创意模式,鼎鼎有名的798艺术区,堪称国内工业旅游发展的一个典范,也是探讨国内工业旅游发展不可能绕过的话题。798艺术区的前身是“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2000年12月,该厂区多家分厂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资产重组,大量厂房被闲置。专业走进名企2002年2月,美国人罗伯特租用了一处12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并将其改造成为前店后公司的模式。罗伯特有很多艺术家朋友,他们在参观罗伯特的公司时纷纷看中这里的宽敞空间和低廉租金,于是陆续有艺术家租下了厂房作为工作室、画室、展示间、陈列室。走进名企机构最终这里发展成为北京市地标类文化产业园区,酒吧、餐厅、咖啡店、书店、画廊等经营场所点缀其中,这种模式也带动了国内一大批形形色色的“文化创意园区”。尽管研究工业旅游“言必谈798”,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其中一些问题——798园区早期完全是自发形成、自主规划的产物,而后期随着园区的名声鹊起,大量资本进入了园区,短时间内就炒起了园区地价,并拉高了园区内的消费。同时经过多次整改修缮,目前的798厂区一片簇新,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古朴沧桑气息和创意感,在本来的主要游客群体、主要消费者群体——本地附近居民和在京大专院校师生中,798园区的美誉度开始出现下降。如何在引进资金促进发展的同时,尽量让创意工业园区保持原有风貌和品牌形象,这需要长期稳定的规划和引导。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落实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政策加快推进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的意见》(下称意见),根据意见,南京将加强具有特色的工业遗产、历史建筑等设施的保护利用,并支持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发展工业旅游等产业。专业走进名企搬迁后老厂房可发展旅游,为了改变大厂、沿江、梅山等化工企业和重工业过度密集的发展问题,南京先后于2014年和2015年发布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此次出台意见旨在加快推进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原大厂地区搬迁改造,将金陵石化及周边地区、梅钢及周边地区和长江二桥至三桥沿岸地区纳入全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范围,并积极争取列入省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计划。走进名企机构众所周知,南京的工业区历史悠久,也留下了一批有特色,烙着时代印记的老建筑、老设施等,那么搬迁后这些历史建筑和设施如何安置?记者注意到,意见指出,做好工业遗产核查和认定工作,加强具有特色的工业遗产、历史建筑等设施的保护利用,同时支持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发展工业旅游等产业,也就是说,未来南京将充分利用老厂区、老建筑等历史资源,加快工业旅游的发展。
南充桑叶粉生产现场“南充现有桑园,必将成为我国桑叶粉原料重地!”专业走进名企今年1月下旬,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蚕桑专家向仲怀在重庆表示,确保桑叶粉质量,南充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将迈出全新的一步。2个多月后,广西“桑介”与南充握手,一次性签订从南充购入6万公斤桑叶粉经销合同。走进名企机构 “走过市场阵痛的南充蚕桑丝绸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闯出蚕桑资源开发利用一片天,在‘中国绸都’史上写下值得骄傲的篇章。”市茧丝办主任李伟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