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比较兴盛。但在国内,工业旅游仍相对冷门。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5年全国工业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3亿人次,工业旅游收入达100亿元。同期旅游总人次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13万亿元,相比较而言,工业旅游在其中占比分别不足4%,可见中国工业旅游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专业名企工业旅游为了发掘中国国内工业旅游的发展潜力,在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上,包括蓝裕文化合作企业张裕在内的45家来自全国重点工业城市旅发委、旅游局,大型工业企业,景区和相关机构联合发起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体(联合体)。贵州名企工业旅游联合体定位为全国性、综合性、非营利的旅游联合组织,试图成为工业旅游发展专门平台,促进中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从企业宣传过渡到创意体验,事实上,张裕集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工业旅游计划,推出了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并持续兴建了八大酒庄、一个博物馆和一个葡萄酒城。游客可通过专门参观通道,了解整个生产线,了解葡萄酒是怎么生产的,体验葡萄酒,DIY自己的产品,参观酒文化博物馆,系统了解张裕葡萄酒及葡萄酒的历史文化。张裕的每个项目都非常成功,单个项目年接待游客达到20万,收入在6000万左右。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开始注重工业旅游。近年来,我国著名工业企业如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佛山海天、深圳腾讯、大疆无人机等相继向游人开放。专业名企工业旅游工业游开展的意义?比作广告花钱少,却比作广告的效果好,参观工业企业,对消费者而言增长了见识,体验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乐趣;对企业而言,敞开大门让消费者了解自己,对产品产生信赖感,其效果是产品广告无法比拟的。工业旅游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企业应该把工业旅游视为企业公关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一次参观活动,基本的开销费用为:车旅费+餐饮费,与投到市场上却无法预知效果的巨额广告费相比,这种花费要经济很多。名企工业旅游机构而参观者将成为企业品牌的义务宣传员,免费代言人。如果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品牌知名度,在市场上独秀一枝,那么通过工业旅游是能较快在目标受众市场打开局面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参观过工厂的都是目标消费群体,参观工厂这种全方位的体验活动将会极大增强他们对品牌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他们将是品牌的义务宣传员,免费代言人,他们将会把品牌的价值第一时间传递到最需要的朋友那里
生态发展助力打造国内工业旅游,浙江田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11月份,被确定为浙江省级工业旅游培育创建单位。田歌实业认为,创建工业旅游,就是敞开大门让消费者了解自己,从而对产品产生信赖感,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吸引游客,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同时,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田歌已在“工业旅游”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田歌在接待方面,专门成立了工业旅游接待组,并开设可接待600多名游客的旅游餐厅。每天,一辆接着一辆的旅游客车,载着300人以上的来自上海等地的客人来到田歌,参观生产现场,体验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乐趣,品尝酱鸭、皮蛋、咸鸭蛋、牛肉等美味食品。专业名企工业旅游在生产方面,公司从荷兰引进了全自动选蛋分级机,满负荷生产一天可选蛋分级72万只,还采购多套休闲食品自动化生产设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搞工业旅游,让游客来参观企业自动化设备和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生产现场,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从中赢利,而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影响游客。”田歌老板程雅锦说,通过“旅游”这种无形的宣传,让参观者加强对田歌品牌的认可,还有助于提升田歌的形象。名企工业旅游机构 “保证产能之外,我们还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透明工厂’是田歌的一大特色,它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原料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透明。从参观通道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作人员们都穿着白色的无菌服在工作。”田歌实业相关负责人倪吴晓说。用新鲜的食材进行腌制,用心完成每道工序,田歌除了拥有好滋味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健康理念——主张以消费者安全为己任,倾力打造放心食品,为大众提供“营养”、“健康”好食品。田歌同样注重网上销售。只要登录互联网,无论是淘宝网、京东商城,还是苏宁易购,都可以搜索到田歌的踪影,下单买到各种热销产品。除了互联网之外,田歌还开拓电视购物渠道,在环球、快乐购、风尚等各大电视购物频道中销量可观。网上销售,网下体验的互动模式,成就了田歌的今天。
借助科研优势蚕桑业齐步走,2011年,南充蚕业界爆出新闻:南充产烘干机销往印度!“研制适应市场的蚕具,我们属于背水一战!”南充“首创”老总李学齐说,南充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养蚕效益比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给传统的蚕桑产业提出了挑战。专业名企工业旅游在科研团队的支持下,南充“首创”近些年来围绕蚕具的研发大做文章:节省劳动力、技术含量高的蚕网、蚕台、烘干机、切桑机等,在“首创”一一问世。名企工业旅游机构 “以省力化蚕台为例,一台机子一个劳动力可养100张小蚕。”李学齐算账:此蚕台可节省劳动力4至5倍。新常态下,“中国绸都”发展之路如何走?近年来,我市生产、科研、教学、产业化发展齐步走。借助科研优势,南充蚕种场运用分子生物学选育桑蚕新品种取得突破:去年,国家桑蚕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在该场建成。该中心负责人、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员王少伯表示,此举标志着“中国绸都”南充,已敲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桑蚕新品种大门。据南充蚕种场副场长袁桂阳介绍,落户南充的四川分中心,为国家桑蚕改良中心继湖南分中心后,在国内建立的第二家分中心。2010年该项目敲定落地南充,得益于南充雄厚的业界科研实力和省内领先的科研水平。近10年来,仅南充蚕种场就相继选育蚕品种5对,部分蚕品种除四川省使用外,还推广到云南、陕西和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