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高科技+品牌模式,工业4.0的风靡,汽车制造业巨头的光环,使大众汽车成为开展工业旅游的标杆。企业博物馆+工厂参观的模式,无疑是一种新的创新。通常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都是国家公益性的,收藏的是有考古价值的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而当时企业建造博物馆是比较少见的,最多只是个展厅。专业走进名企大众汽车博物馆是德国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之一,馆内展出了大众汽车的很多经典车型,还陈列了很多汽车界的重要历史文献,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观光景点。大众汽车投资1.8662亿欧元建立了这座占地总面积为8.3公顷的透明工厂。长140米、高20米的玻璃建筑是透明工厂的生产区,外观光彩夺目、棱角分明,和城市植物园相距仅数百米,与市容和植物园和谐地融为一体。 透明工厂共有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地上部分分为三层,装配的顺序从上至下,第三层是对车辆基本配件的安装,包括线路、车身密封条等;第二层是对车辆的仪表台、动力系统、前后保险杠的装配;第一层是对车辆内部配件的装配和最后的检测;共形成了三大生产循环和一个检测循环。地下部分为物流及进场预加工的。走进名企价格大众是制造业中具有巨大借鉴意义的工业旅游。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性的制造业强国,许多家电、电脑、手机生产企业的产品行销各大洲,每一家企业都可以通过开发工业旅游项目的方式来实现多面创收,同时也能向广大游客用更巧妙的方式宣传自身的企业品牌,何乐而不为?
位于嘉陵区工业集中区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是我市丝绸行业的一大亮点。“依格尔”打造的丝绸博物馆,将南充丝绸文化及历史,通过展馆的形式向游人展出。同时,也将自己的优质产品,以直销的方式向游人推介。此举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助推产品销售市场的深刻变化:国外市场30%、国内市场70%。专业走进名企20多年前从海南省迁建南充的“依格尔”,一时成为南充丝绸业界的新闻。因为,当年正值丝绸行业开始出现走下坡路苗头之际。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做出鸡蛋碰石头之举呢?20多年过去,回想当年一幕,“依格尔”董事长张和才认为,传统的丝绸在新时期依旧有市场,关键在于产品质量和价位,以及如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走进名企价格“一年时间接待游客数和销售收入都比较理想。”“依格尔”总经理汪明树认为,此平台带来的潜在效益,已开始逐步显现。“借助丝绸产业平台,我市工业旅游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市茧丝办主任李伟说,一天时间两千余游人游览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让人看到丝绸工业旅游的希望。
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自2007年6月落成,开创了一个集酿酒、旅游、休闲以及葡萄酒知识培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酒庄,酒庄原生态地再现了欧洲葡萄酒文化,让消费者不出国门便能体验法国古朴的酒庄式生活,释放都市生存压力,提升生活品质。专业走进名企除了传统的工业旅游参观项目,爱斐堡融入了博物馆、休闲度假、影视娱乐、婚纱摄影、专业知识培训等,为工业旅游开展的横向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可以借鉴给许多享誉国际的大品牌,走进名企价格例如贵州茅台、承德露露等,完全可以操作类似的活动,将自身的企业和整个区域的旅游品牌牢牢捆绑、深度融合。
综合开发利用挖掘蚕桑资源,“丝绸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客户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就是前端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2014年7月28日,于西充举行的市丝绸文化研讨会上,四川绮香纱丝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东的发言,让与会人员为之一震。专业走进名企同一天,来南充考察的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就南充丝绸业新一轮发展,提出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称具有悠久蚕桑丝绸历史的南充,此方面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一瓶瓶桑椹酒正被工人们忙着贴牌,一箱箱桑椹酒堆放一块“整装待发”。这是记者在“千年绸都第一坊酒业公司”车间看到的场景。走进名企价格 据了解,这个创办于2007年的公司,为我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先驱。据厂长黄庆生介绍,经过9年时间的发展,公司已先后研发出桑椹利口、柔红、干红等系列产品。而为其提供生产原料的,是该公司在嘉陵区新庙乡建立的几百亩果叶兼用桑树。近些年来,我市利用桑树不仅研发出桑叶茶、桑椹醋、桑椹酒,还研发培养出桑枝菌。同时,利用蚕蛾和蛹,研发出雄蚕酒。市蚕业站站长毛业炀说,我市目前有果桑2.1万亩,分布于除顺庆、高坪外的六县(市)一区,桑椹年产量达3000多吨,这一巨大的资源,为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保障.
工业反哺农业研制出桑叶粉,“南充巨大的桑叶粉原料市场,决定其巨大的桑叶粉销售市场。”2015年2月3日,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快餐团餐营养高级专家张立强先生,来我市考察桑园后表示,开发桑叶粉将使南充广大蚕农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最大受益者。专业走进名企国家“东桑西移”计划实施后,我市蚕业发展后劲继续夯实。市蚕业站站长毛业炀介绍,目前我市有桑园近100万亩,每年产桑叶量也十分可观。但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员大量外出务工、养蚕收益较低,受养蚕量下降趋势影响,长期以来,我市每年有大量的桑叶处于“无用武之地”的状态。走进名企价格 此次南充之行,张立强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桑叶粉研发的最新成就以及进军食品领域的最新信息。鼓励我市业界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在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大打桑叶粉牌,使之成为南充“中国绸都”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6月下旬,我市第一条桑叶粉生产线投产。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蚕桑专家向仲怀获悉后,称其规模“全国最大!”、产品质量“全国最好!”。“南充当打好桑叶粉这张牌!”先后三次来南的张立强表示,考察南充的桑叶基地,让他对桑叶粉添加食品信心更加坚定。张立强接受南充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认为,桑叶粉添加食品的推广和成功,将使“中国绸都”南充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让南充广大农民在农业与工业融合中,获取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