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工业区功能性旅游好玩地方不少,此次出台意见中特别指出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发展工业旅游等产业,那么目前南京有哪些工业旅游点?它们的现状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专业工业游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中华门附近的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这也是在南京知晓率颇高的一处工业旅游点。2007年9月19日开园的1865产业园,所在地为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旧址,园区有9幢清代建筑、19幢民国建筑,如今被打造成了南京文创产业的聚集地。工业游价格另一处位于市区,以老厂房为基础打造而成的工业旅游点是越界·梦幻城,这个今年年初刚刚开放的创意产业园号称是省内首个智慧型文创园区和时尚娱乐目的地。该园区是南京工艺装备厂的改建更新,这座老厂始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记者了解到,园区目前主要行使创意办公、文艺演艺和综合服务三大业态,此外,“明星一条街”将把中国文化名人、影视界明星的手印、脚印收集在园区内,打造好莱坞式的“中国明星星光大道”。
工业旅游抢眼丝绸产品吸金,嘉陵江边,一根数千年年轮的桑树乌木,述说着南充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其背后毗邻的六合老厂,尽显百年老厂的风姿。一条小火车铁轨伸向高坪区都京街道“四川六合”厂区。铁轨尽头,一辆小火车静静地卧在铁轨上,似迎接四方游客。专业工业游 “目前博物馆的建设已进入扫尾,两天后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宾。”南充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陆大金告诉记者,该条铁轨及小火车,成为我市即将问世的又一家工业博物馆的标志。牡丹江工业游 “博物馆具有多方面优势,相信会成为南充丝绸的另一张名片!”“四川六合”老总任立荣说,游客从嘉陵江“锅炉码头”上岸后,乘坐小火车进入厂区,在参观现代丝绸生产的同时,还可通过老建筑、老照片、老桑树等,了解古老的丝绸生产工序,并从中获取各自所需。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落实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政策加快推进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的意见》(下称意见),根据意见,南京将加强具有特色的工业遗产、历史建筑等设施的保护利用,并支持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发展工业旅游等产业。专业工业游搬迁后老厂房可发展旅游,为了改变大厂、沿江、梅山等化工企业和重工业过度密集的发展问题,南京先后于2014年和2015年发布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此次出台意见旨在加快推进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原大厂地区搬迁改造,将金陵石化及周边地区、梅钢及周边地区和长江二桥至三桥沿岸地区纳入全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范围,并积极争取列入省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计划。工业游价格众所周知,南京的工业区历史悠久,也留下了一批有特色,烙着时代印记的老建筑、老设施等,那么搬迁后这些历史建筑和设施如何安置?记者注意到,意见指出,做好工业遗产核查和认定工作,加强具有特色的工业遗产、历史建筑等设施的保护利用,同时支持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发展工业旅游等产业,也就是说,未来南京将充分利用老厂区、老建筑等历史资源,加快工业旅游的发展。
旅游资源分类是进行资源普查和评价的依据,直接关系着旅游资源的保护、后期重点旅游产品的选择和旅游产品开发次序的确定。关于旅游资源的分类,孙文昌、周进步、阎守邕、傅文伟、郭康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都着眼于资源的属性,且多是在自然、人文二分法下对旅游资源进行不同等级的细分。在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中多采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作为标准。该标准将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工业旅游资源是工业旅游发展的基础。 专业工业游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活动,在近代和当代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工业文明物质和精神成果。这些工业历史遗产和当代工业文明成果对于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一旦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会对传统工业区重获新生、实现从“工业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发挥重要的作用。工业游价格为便于对工业游进行研究、开发、资源保护,有必要对工业旅游资源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工业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业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工业旅游行业管理与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工业旅游资源可以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对工业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中,佟春光将工业企业的旅游资源划分为:①生产场景。包括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和生产劳动场面、典型的生产工艺及加工状态、某个产品的加工和制造过程。②科研与产品。包括企业产品的研发条件和企业产品的研发成果。③历史与文物。包括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不同时期对国家的贡献、具有历史社会意义的老厂房老建筑、企业职工社区、企业对外交往及合作、企业著名人物等。
借助科研优势蚕桑业齐步走,2011年,南充蚕业界爆出新闻:南充产烘干机销往印度!“研制适应市场的蚕具,我们属于背水一战!”南充“首创”老总李学齐说,南充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养蚕效益比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给传统的蚕桑产业提出了挑战。专业工业游在科研团队的支持下,南充“首创”近些年来围绕蚕具的研发大做文章:节省劳动力、技术含量高的蚕网、蚕台、烘干机、切桑机等,在“首创”一一问世。工业游价格 “以省力化蚕台为例,一台机子一个劳动力可养100张小蚕。”李学齐算账:此蚕台可节省劳动力4至5倍。新常态下,“中国绸都”发展之路如何走?近年来,我市生产、科研、教学、产业化发展齐步走。借助科研优势,南充蚕种场运用分子生物学选育桑蚕新品种取得突破:去年,国家桑蚕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在该场建成。该中心负责人、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员王少伯表示,此举标志着“中国绸都”南充,已敲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桑蚕新品种大门。据南充蚕种场副场长袁桂阳介绍,落户南充的四川分中心,为国家桑蚕改良中心继湖南分中心后,在国内建立的第二家分中心。2010年该项目敲定落地南充,得益于南充雄厚的业界科研实力和省内领先的科研水平。近10年来,仅南充蚕种场就相继选育蚕品种5对,部分蚕品种除四川省使用外,还推广到云南、陕西和江苏。